「愛之語」Love Language - 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嗎?
撰文:諾道團隊
已更新:02-07-2024
愛是⼈類最基本的需求,在每個⼈內⼼都有個「情緒的箱子」需要⽤愛來填滿。
對於年幼的孩子,「情緒的箱子」能否被填滿與健康成長有著莫⼤關係。當孩子被愛的需求得到滿⾜時,其安全感、⾃我價值感及⾃尊感也會提升,讓他有勇氣探索世界、⾯對成長的挑戰,並願意以正⾯的⾏為來回應他⼈的愛。相反,⼀旦「情緒的箱子」經常是等著被填滿,由於希望但並未得到成⼈的關注,便容易出現我們眼中的「問題⾏為」︔長時間下來,孩子內⼼會產⽣對⾃我價值的懷疑,為成長帶來負⾯影響。
那到底該如何愛孩子?
真愛是無條件的,即是完全的愛︔代表⽗母接納並肯定孩子原來的樣子。無論孩子做什麼或不做什麼,⽗母仍然選擇愛他,即便不完全贊同他所有的⾏為。現實是,我們容易不為意地向孩子表達了有條件的愛,即讚賞是建基於孩子的⾏為︔例如他表現傑出時才會得到嘉許或獎勵,這樣孩子感受不到真正被愛,久⽽久之會令其⾃我價值降低,漸漸失去安全感。
要讓孩子接收到來⾃你無條件的愛,就要說對孩子的「愛之語」,才能與他連結起來。每個孩子都有⾃⼰獨有傳達及感受愛的⽅式,若家長能⽤對孩子的「愛之語」,所付出的愛將有加倍效果。「愛之語」可分為五種:
第⼀種:精⼼的時刻
⼀段完全專注於彼此的時間,⽤⼼陪伴
例子:放下⼿機⼀起吃飯
第⼆種:肯定的⾔詞
⽤具體的⿎勵或讚美說話來肯定對⽅
例子:「你幫忙做家務,真是⼀個細⼼又幫得⼿的孩子!」
第三種:貼⼼的禮物
送贈符合對⽅需要的禮物,可以是有形或無形的
例子:顏⾊筆⽤完了,媽媽為仔仔購買⼀盒新的
第四種:服務的⾏動
為對⽅做⼀件事,哪怕是微⼩的舉動
例子:平⽇忙於⼯作的爸爸為孩子煮⼀頓飯
第五種:身體的接觸
友善的肢體觸碰去傳達愛、安撫、安全感
例子:每天睡前擁抱1分鐘
你可嘗試⽤以下兩種⽅式來找出你孩子的主要「愛之語」
1. 多觀察孩子最常向⼈表達愛的⽅式
2. 想想孩子最常向你提出什麼要求。他喜歡擁抱、拖⼿(身體的接觸)?希望你陪他玩(精⼼的時刻)?還是渴望聽到你的讚賞(肯定的⾔詞)?
當找到孩子主要的「愛之語」後,不防持續透過這些⽅式表達愛。當然,其他的「愛之語」都可運⽤在孩子身上,這樣既可讓孩子學習更多愛的⽅式,也可建⽴更親密的親子關係。
當「情緒的箱子」被填得滿滿時,孩子對於接受家長的教導會有更⾼的認同感。管教是出於愛,所以管教其實是愛的⾏動。孩子愈覺得被愛,管教孩子也愈容易。下⼀次,在⾯對孩子的「問題⾏為」時,先問問⾃⼰:「孩子⾏為背後的需要是什麼?」、「他的情緒箱子是否快空了?」當了解到孩子的需要,就先花時間與孩子相處,向他表達「愛之語」,再來做管教的⼯作吧!
參考資料:蓋瑞‧巧⾨與羅斯.⽢伯(2000)。《兒童愛之語—打開親子愛的頻道》。中國主⽇學協會出版部
把這篇⽂章分享給身邊跟你同樣關⼼孩子成長的朋友,讓我們⼀起和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。
如有任何問題或需要幫忙,歡迎你跟諾道團隊聯絡,我們樂意為你提供協助!